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把握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359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7/31 11:34:48
   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搞得轰轰烈烈,在我们所在地区也已实施了二年有多,中学英语教学将面临新形势的挑战。新形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考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呈现出多种模式的考试。就英语学科而言:从测试项目上分:有含听力的模式;有不含听力的模式。从适应范围分:有广东卷、上海卷和全国卷等。但不管哪种模式的考试,其测试的目的是一致的:侧重于对学生应用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于对知识的考查;二是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以及为迎接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这必将要求我们未来的建设者掌握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利用英语这个工具去获取传递信息,掌握新技术。因此,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用新的教学观念来指导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促使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语言是人类社会人们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体。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具有一定的运用英文去获取、传递信息的能力,要求达到这一目的,高中英语教学就必须定位在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新课程标准教学中的阅读课文(Reading)是每个单元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丰富学生语言词汇知识的主要渠道。把握高中英语教学特点,搞好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式”课文教学模式,使课文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式”模式;我们就要改变原来重语言结构、轻信息内容的教学模式,要淡化语言结构,重在培养学生获取文章所含信息的能力;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质”或只重阅读的“量”,要“质”、“量”并重,“量”是阅读速度的体现,而“质”则是阅读理解的精确性和准确性的体现,。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新的观念”。一年多来,笔者始终以这些观念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随着英语命题不断改革,我们要尽可能把握其改革方向,同时,通过同备课组成员一起整合新教材,对训练题进行整体化设计,一条龙备考,全面帮助学生解决基本知识梳理问题,以及技能的提高,解决应考能力和适应性中存在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检测,证明我们的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力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英语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是课文教学。而课文教学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力求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结构”的讲解模式,教师要力求把教学讲解过程变为语言交流过程,使学生尽量在真实讲解或创设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学会语言,最终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整个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发挥“角色”作用,当好导演,指导好学生的阅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教师的指导旨在帮助学生扫除英语阅读中的障碍,能顺利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阅读,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最终使学生自己具备独立理解和阅读的能力。要将这些落实到实处,教师就必须重视对阅读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重视各种学习策略,提高阅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精泛并举,大力开展课外阅读,争取逐步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1、预备阶段
   阅读前,要求学生预习    Words and Expressions,做到以下三点:听懂、会读并知道其基本词义及用法。教师应把语言知识的教学与文化背景的介绍结合起来。离开了千差万别的文化背景语言知识必将失去应有的活力和赖以存在的基础。在阅读前,教师应简要地用英语介绍与本节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插图、课文标题等表层信息,因为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课文的知识,而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最简练的概括,依据对标题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主题或写作思路,为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埋下伏笔。
2、初读阶段
   这是学生的一个“整体认识”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基本了解课文内容,迅速把握课文梗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好基础。因而在英语阅读中要克服“回视”等不良习惯。如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较难理解的句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词的搭配、句子的衔接,段落的连贯等方面,自己去体味这些句子在结构上或在意义上的特点,迅速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3、理解检测阶段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深化,教师可精心设计一些导读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可以有两种检测方式:1根据课文材料的具体事实,提出一些是非题或若干问题,旨在检测学生对基本信息的掌握情况;②让学生做一些理解性练习题(可用选择题形式),着重解决材料中的疑难点,“探微索隐”,推测判断字里行间的传递的隐含信息,以求对文章更深刻、全面的理解。
    注:这些练习题可参照“志鸿优化设计系列丛书(英语)”中的过程优化《语篇领悟》部分。诸如此类的练习题很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巩固阶段
    复述课文是英语教学中整体性最强的一环。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①老师示范;②老师启发和引导学生根据提供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的梗概,既可个别复述,也可集体复述,尽量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③改写课文,既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又能复习和巩固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④此外,老师还应就课文的阅读策略进行总结。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