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模式

阅读:90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10/25 15:47:14
内容摘要 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就是师生围绕史料展开探究,通过认识史料,解读史料,形成历史意识。它主要有三种模式:运用史料创设对话情景、运用史料搭建对话平台、运用史料补充对话细节。以史料为媒介进行对话,可以把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放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有助于学生体验历史和感悟历史,也利于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式。
关键词   史料 对话 情景 平台   细节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从本质上说是一场沟通革命。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1][1]。对话的过程是思想、真理、意义、情感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变革的过程。具体到历史教学,对话面对的是一个广泛而深邃的以往世界,如何让师生能够对以往世界展开有效对话,必须利用各种资源,历史教学中的对话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对话教学本身也包含了与文本等各种资源的对话。在各种教学资源中,史料显然是最有效的对话媒介,这是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历史研究主要就是依据史料进行的。史料包括文字和图片资料、实物、遗迹、音像等。近年来,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越来越重视,现行的高中教材不仅在课文中引述了大量史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栏目,明确要求学生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和比较。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也能使学生感受人文学科研究过程的开放性。
基于史料的对话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
模式一:运用史料创设对话情景
课程实施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一种具有情境性协作性的互动环境,从而推动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获得发展。情境的创设如何是学生有兴趣主动探究和对话的重要前提。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我们创设的情境却要尽量还历史的真实,怎么办?那就要充分运用各种史料来为对话创造条件。如果教师通过史料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对话效果事半功倍。
用史料创设对话情景常用于课堂导入时。如《抗日战争的爆发》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就播放以《卢沟桥歌》为背景音乐的卢沟桥图片以及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影音片断。先以音乐、图片、视频等史料为师生间的对话创设丰富、逼真的情景。然后师生就可以围绕这些情景进行对话:
师:画面中气势如虹的桥叫卢沟桥,小学时学过《卢沟桥的狮子》,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水平很高,卢沟桥成为历史名桥,是不是仅仅因为它建筑水平很高?
生:它成为历史名桥除了它建筑水平很高外,更主要的是1937年在这里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师:日本全面侵华为什么从进攻卢沟桥开始?
学生议论,回答: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军事上必争之地。
师:为什么卢沟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以上情景的创设主要是通过音像资料,形象、直观的再现历史,引发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师生对话顺利展开。
  附件大小:46K  附件下载 来源:  编辑:zdsxyz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