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基于阅读对话教学有效性的教师角色变换艺术

阅读:246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4 15:16:29
【摘要】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应该扮演不同角色来承担质量调控任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教师要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对话;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要创设情景引出话题,启动对话活动。对话进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还要平等参与对话,适时通过点拨、激励引导对话深入,并调控对话方向,还要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拓深话题、提高对话质量。总之,在有效性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是一种艺术。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性对话角色变换、引领艺术
 新课程的春风为语文教学送来了对话理念。对话一度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发现阅读对话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表面热闹,实际低效。充斥课堂的,大多是由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脱离文本的“空对话”、漠视差异的“零对话”、琐碎问答的“浅对话”。对话教学有效性状况堪。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这“多重对话”、“动态过程”中,教师是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本人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在阅读对话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应该扮演不同角色来承担质量调控任务,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教师要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对话;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要创设情景引出话题,启动对话活动。在课堂对话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平等参与对话,通过点拨、激励引导对话深入,调控对话方向;还要能充分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拓深话题、提高对话质量。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做有效性阅读对话教学的引领者。
 一、教师是课堂对话的预设者
 1.师本对话先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参与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文本,以“自我”的角色进入文本。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课文的“首席读者”,教师要凭借自己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具有个性化的解读,获得理解感悟,并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若是教师自己都不能读懂、读透文本,就勿须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创造性解读了。
 2.课前对话预设:除了以“首席读者”身份研讨文本外,教师要展开与教材编者的对话,理解编写专家们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观点、发展能力的意图。并据此,站在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按照学生的认知结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验进行阅读,思考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理解存在何种困惑,可以学到何种知识,习得什么能力;进一步预设学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哪些困难和问题,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多元解读等等。比如《项羽之死》的教学中,《垓下歌》的朗读、“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解读、“项王该不该过不过江东”的争议都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预设的。这种预设并不是一份简单的教案,而是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所做的展望性设计。
 只有做好了备文本、备学生两方面工作,教师的对话预设才会更充分更有效。才能提高课堂中的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质量;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拓展视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是课堂对话的组织者,进程引导者,对话中平等首席
 有效的阅读对话教学需要有高明的对话活动组织。教师要恰当把握自身在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的角色,既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又要发挥好自身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在生本对话中扮演的是一个鼓励者、引导者的角色,承担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的任务。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