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文明史观与高中新课程教学

阅读:5312 次  我要评论(1)  收藏  2011/1/15 8:23:46
文明史观的研究在我国仅有十几年的时间,尚没有比较详尽的理论阐释,也未形成统一的学科和教学体系。相对来说,马克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代表了我国文明史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是集体智慧的产物,编著者都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知名学者,在编写前期准备中,经过反复研讨,最后形成了从文明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角度来构建文明史的学科框架。马克在该书的《导言》中,较详尽的阐释了文明史观。现据该书的有关论述并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史观阐述如下:
“文明”在中国古籍中早已有之,《周易》、《尚书》等典籍中已有“文明”一词,诸如有“天下文明”、“ 哲文明”等说法,其本义是指文才、光明或文德、文教,与现在的“文明”含义相差甚远。当今所说的文明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明史也是世界史,但另一方面,文明史又不同于通常的世界史,它是以各种文明作为自己的研究单位并着力反映各种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变迁和磨合的过程。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可以说,文明史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我们以往通史所涉及的内容,并且还包涵了宗教、语言文字、群体心理、风俗习惯等多领域。
文明史观依据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来构建学科体系,对其把握应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又分为初级农业文明阶段和发达农业文明阶段,青铜器和铁器成为划分的标志;工业文明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展两大阶段,工业文明的生产力主要是蒸汽机和电力,18世纪下半期人类开始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在此前,还有一个长达数百年的酝酿阶段。我们应以此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
其次,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比如要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形成的民主的运作方式和法律的现实意义,等等,从而感悟历史的时代特征,运用各种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意义。
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都须付出代价,如战争、浩劫、争权夺利和历史暂时的倒退……这些代价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成果相比是次要的,我们不能过多地讲代价,从而忽略了人类坚忍不拔追求文明的诚恳的步伐。
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由于多种合力的影响,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会形成多种类型的文明,如在农业文明时代,就有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欧洲文明区、以伊斯兰文化为代表的中亚和西亚文明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明区。我们应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联系。
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绝无优劣高下之别,都有同等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通过这两种形式,加快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促使世界文明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
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在把握历史线索和阶段划分时,改变按社会形态“由底向高”的传统做法,以中国文明的发展演变为主导线索,并按照中国文明在某一时期最突出的时代特征进行历史分期。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yuanzhaot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09-26] 读了之后很受启发,只有专业教师才能教好专业课程。jia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