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2011年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114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9/7 15:11:05
2011年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它折射出来的命题思想和答案思路,值得我们广大高中教师的警惕和注意。下面略作说明:
第一,在试题命制上,始终贯彻和体现国家普通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命题原则和精神,始终以能力立意,体现时代性,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而且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布、区分度、难度系数等方面都基本稳定。
对教学的启示主要有二:(1)严格遵循国家(或地方)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第一资源。由于课时有限,教师没有必要过多地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讲析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应以课标的规定为尺度。(2)教师应当时时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养成天天上网看新闻的习惯,(或者看电视,或者定制一份手机报)并把它们与学科知识相链接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二,在答案设置上,既忠于教材上的观点和知识,也适时运用时政化的政策性术语;既主要运用本学科的观点和知识,也适当运用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历史和地理知识)。例如,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第38题第(1)问中的第三层设问——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其参考答案就把教材知识观点和时政术语结合起来解答的。再如第39题第(6)问——“结合材料五,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核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较优势。”其参考答案更是把政治学科的知识和地理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组织答案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和能力。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试题总体上并不难,一般较为优秀的学生得个七八十及其以上的分数也不难,平时花的很多功夫似乎都是多余的。应该说,我们过去一直以来的教学思想还是有问题的,教学方法也都是低效率的,这样既辛苦了我们老师也连累了学生,实在是个杯具。只要老师们认真研究一下高考题,就会发现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率的,完全可以升华认识,更新观念,甩开包袱,轻装上阵,轻松教学,轻松赢考。(关键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效的事情,减少或者避免瞎整,累呀!)
另外,就现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谈几点个人看法:
(1)现行的中学教学存在三个脱节:一是编写教材的人和高考命题的人相脱节。编书者力求把知识讲得简单明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而命题者则依然保持着试题相应的难度不变,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便于为高校选拔人才。 二是编书的和教书的相脱节。编书的都有个美好愿望,那就是让教材越来越活,越来越生活化,强化生活逻辑,淡化理论逻辑;而教师则是以高考为指挥棒,教学中总是力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讲的又多又细,往往造成课时不够,完不成教学任务,要在课外去争抢时间。 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相脱节,缺乏合力。表现为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是是又一套,教育口径相互矛盾,让学生无所适从;教育责任不清,工作机制不完善,价值导向扭曲,教育效果不好。
面对这三个脱节,最纠结的是教师。因为,教学任务完不完的成、教学效果好不好、高考成绩怎样,责任全都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学校及老师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只有教好学生并让学生考好的权利。
(2)正在实施的高中新课程(从高2013级开始),给老师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新课程共分四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共十个模块),其中有些领域又是新开设的,教师缺乏这些领域的知识准备,加之课时有限,各方面压力又大(特别是高考的压力),有时还显得无所适从,做老师真的很为难、很辛苦啊!        
在此,我认为,老师们应当面对现实,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改革才是高中教育真正的出路,老师们要在心理上给自己解放,在精神上给自己加油。面对新课程,老师们不能凭过去的习惯和经验去教书(特别是老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准备,认真研读、领会课程标准,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才走上讲台。
(3)新教材,在编写上是以生活逻辑来建构的,淡化了过去老教材重视理论教育的目标要求。但从全国实施新课程下的各地高考来看,试题难度并没有降低,要求仍然很高。所以,老师们在处理新教材的时候,万千不要过于简单化,要做恰如其分的深化和扩展,要让同学们在生活的体验中享受到理论的精彩,感受到知识的力量。这也是将来应付高考的现实需要。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chyccs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