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阅读:285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4/14 15:00:24
俗话说:“历史怕年头,地理怕河流”从事教学这么多年,始终有个问题困挠着我,那就是历史知识内容多、头绪繁,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虽说教育改革硕果累累,但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教师还是老样子教,学生还是被动的学。这种老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要求了,必须寻找一条新路子。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个困境呢?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效果显著。
一、“问题设计教学法”的实践内容
“问题设计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重新整合,进行讲述,文科教学理科化。以化零为整,化繁为简。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记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本章内容多达三节30多个知识点。一节课根本讲不完,学生也掌握不了那么多知识,更不用说培养能力了。因此我采取了“问题设计教学法”
问: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经过千辛万苦,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经过十年土地革命、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伟大基业能否巩固,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内容说明下列问题: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为中国革命开创出一条正确道路的?
2.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共是怎样“守业”的?其结果怎样?
3.我们的“创业”和“守业”和苏联相比有什么异同?
4.从“创业难,守业更难”上你得到什么启示?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不但解决了本章节问题,而且有效地进行了纵横联系,既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对历史教学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大有好处。
二、“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五个特点和作用
1.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问题设计教学法”是对章节知识的重点,难点,或与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部分进行再组合。因此教师讲课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2.灵活性、趣味性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曾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而运用“问题设计教学法”可以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有血有肉地整合起来,给人以清新的感觉,似乎不是在教书、学书,而是师生在共同探讨人生的奥妙。这样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系统性、完整性、能力性
布鲁纳说过:“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只有短暂得可怜的寿命。”而运用“问题设计教学法”则突出了一个主题,就象一根红线把零碎的珠子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不但有利于学生温故知新,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未来。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4.现实性、适应性
“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专题倾向性十分明显,是在一定的情景设置下进行的,情景与知识交融,有利于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借鉴历史观察现实的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5.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交相辉映各得其所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问题设计教学法”其本源是基础知识,是在基础知识上的系统化和条理化。这正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对基础知识的再运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作用很多,究竟怎样才能做到呢?
三、“问题设计教学法”的三点做法
1.设问法
就是对所学章节的内容进行直接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比如:《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章
问:全面建设十年,中共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哪些成就?出现了哪些失误?
2.联系法(包括纵向联系法和横向比较法)
纵向联系就是以本章内容为切入点.把同类知识按时间先后顺序归纳起来,进行系统阐述。
比如:讲到《辛亥革命》可以联系近代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探索?提出过哪些救国方案?
横向比较法是把同一时期的同类知识或中外相似的事件进行比较。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章,联系中国人民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苏联有什么异同?
3.情景设置法
就是把要学习的章节知识点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科内综合或学科间渗透,以营造综合氛围。情景设置可以是某一人物,也可以是某一事件,可以是时政热点,如西部开发、WTO、中日关系、中美问题、台湾问题。也可以是人文地理。如,环境、人口、资源等。总之,“问题设计教学法”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深远意义。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是人才素质竞争的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竞争性和开拓性,单靠死教书,死背书,已无法解决问题。因此采取“问题设计教学法”,将各种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学科综合或学科渗透,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最佳途径,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困惑,才能深化教育改革,也才能提高课堂效益,做到真正的培养学生能力。(田启训)
     来源:网络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