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诞生的新理念,如火如荼在我国教育界开展起来。让课堂在不变质的情况下,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让学生心理、身休、美育得到提高,发展当代学生的综合性。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想尽办法让其快乐学习,使生命力得到狂欢,变成学生的智慧课堂、快乐课堂,一句话让教师以最小的投入,使学生得到最大的回报。普遍农村教师对高效课堂充满忧虑与怅惘,对教学效果提出质疑,毕竟这是教育改革中新产物,大家还在探索研究之中,高效课堂在广大农村学校普及任重道远,教师必须对新理念、新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效果进一步加深了解。
农村教师须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 高效课堂对农村教师来说,属自然界中半生不熟的水果,丢之不惜、留也无防,对课程改革中“高效”这概念,也不给予否定,只是处于模糊的状态,对改革目标认识不深,普遍认为“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目的为了教育学生,只要以学生为中,才不管什么“高效”不高效。其实教师本身只不过是一个传承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只要认为有效、好的经验就一定会坚持。理念只能从工作、生活中逐渐熏陶,在教学中慢慢消化,新阶段改革策略,要加大推进力度,从而使改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平稳、有序,方向更加清晰。只有在尝到甜头,方而去做之,这就是教育实惠。
不同区域,对高效课堂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在目前的文献中却是长篇概述,还没有明确的一句话给出定义,大部分农村教师还在“边走边看”等待中,课堂上只是处于尝试、对比阶段。由于区域性评价的不同,教师被捆绑着手脚,无法能在课堂上大显身手,目前重视只是教学成绩,而忽视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们也从素质教育中看出了不足的一面:有的学校素质教育成了特长生的天下,让想当一部分学生成了陪衬,使“素质”无法在校园内“正常”开展。开始大家关注的是高效课堂这个新名词、新理念,跟着专家走;随着改革深入,关注却是本地文化土壤与现实条件,跟着自己感觉走。校园内的“高效课堂”是否能达到高效果,只能让时间去验证。
农村教师对高效课堂教学过程的陌生。 “怎么教”、“能行吗”成了老师们向新理念提出的疑问,“除非压缩教材内容”,有的理直气壮吐出心中的不快,这几年被课改弄晕了头。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学生本身自觉性差,好玩、好动,群体合作意识不强,高效在课堂中带来一定的难度,普遍认为在优质课、示范课中当主要教学模式还有些搞头。其实在校园中,大部分是“爱校”老师,观摩活动没份,听课没名,除了在自己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之余上上网,只求在专业方面成长成长,足也。
高效课堂只听说过,没见过,从理论上知道“教师要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回报。若没有具体的课堂要求,对于不同理解,可能造成同所学校,不同教师上出不同的“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好用但不“实用”。高效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课堂上以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把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要学会预习,把学习前置,在自我感知中掌握知识。课堂上让学生独学、对学、群学,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独到见解,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技巧、特色。让学生之间交流碰撞,课堂上的相互交流、质疑、辨析、比较,可以达到相互影响、启迪、感染的灵感效果,是在一种课堂场景中突发奇想的过程。教师应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对知识梳理内化,对知识进行存储、积累,整理笔记,及时记录灵感火花,或者形成自己的创意与创作。
真正课堂教学并非是提供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心向往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要用学生熟悉的情感做为桥梁去引导,用真心来让学生动心,进而激发学习热情,想尽办法让学生快乐学习,不能使课堂沉闷,应让课堂轻松愉快,讲究的是教师在教学中的技巧。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如果组织的不当可能把高效课堂变为“搞笑课堂”、“市场课堂”。高效课堂在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中也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参与学习才是成功,只有水涨才能船高,教师应像教自己孩子一样来教学生,才能达到高效的效果。
总而言之 , 高效课堂是在新的课堂观、效率观基础上诞生的,与传统课堂单纯以分数为旨归,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分数的效率观大相径庭,它主张在课堂上演绎“生命的狂欢”,生命活力与课堂效率的谐同共振才是高效课堂的价值所在。因为,从效率的本质来看,只有生命活力催生的效率,才是课堂真正的高效率。高效课堂是课改中的一个机体,无论在广大农村学校开展效果如何,都在为每个教师在教学理念输送新的血液,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变成以人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