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历史:浅谈学案导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291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09/4/14 15:01:58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怎样才能使学案导学在历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三、学案导学的实践、运用
学案导学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案为载体,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案导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编写导学学案。教师在编写学案前应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研究和分析教材;另一方面,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等。在设计学案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则:第一,主体性原则。学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全员参与,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第二,指导性原则。学法指导是学案导学的一大特色,其目的在于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必要的条件。第三,层次性原则。为落实因材施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案的设计上体现出层次性和梯度性。层次性旨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梯度性是指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此外,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学案的编写,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学生依案自学。对于课前自学,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以便为学生进一步的自学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自学中要注意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抓住重点,把握本质,总结规律。总之,学生的自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课本由薄读厚,由厚读薄的过程。
3、讨论交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通过巡视,有选择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方面对讨论给与必要地指导,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发现和汇总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以便在精讲释疑中集中解决。
4、精讲释疑。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达标总结。达标是指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目标设计练习题,习题的设计既要侧重于基础,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总结是指学生对从课前预习到达标练习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自评和初省,是一个整理、提高的过程。
运用学案导学还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也不可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第二,正确处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基础,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的讲解不仅是必要的,而且要讲解透彻。第三,教师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学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和努力,学案导学也不例外。相信在同行的共同推动下,历史教学在与学案导学的结合中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12
     来源:网络  编辑:yuxiuyi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