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情感的共鸣,教学的互动——互动式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学中

阅读:334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3/1 11:24:41
【内容提要】
互动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本文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进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理论层面加以初探,并结合思想政治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观念   角色   自主 动态 氛围   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较为灵活、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将教学活动视作教师与学生进行亲切、直接、自由、融洽的相互交往与沟通,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在动态进行中教与学合二为一的相互交替和影响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情感共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激起情感共鸣,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实践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教师进行一切教学行为的指导。当今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受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与艺术;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学习成绩,轻学习的过程与参与;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重分科教学,轻综合科多元化教学活动灯等倾向。特别是高考指挥棒的诱导,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们都不曾主动过问学生想学些什么,而学生则从小学开始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到期考就冲击期考,到学年考就冲击学年考,到高考就冲击高考,以致于把本来其味无穷、其乐无穷的学习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令人厌恶、恐惧,结果使学生离开了教师好像就不会学习。
实质上我国的教育仍深深地陷在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旧模式的巢臼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制度依然顽固地统治着政治教学课堂。它使教师于教学中不知不觉地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张扩展成为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强制接受成了习惯,主动探索的棱角势必萎缩。教师的理解再深刻,终究替代不了学生在主动认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超越文本的认知收获。久而久之,有可能剥夺了学生主动认知的机会,因为一旦学生发觉自身认知水平总是不如真理化身的教师,历经多次失败的体验后,便会丧失主动求知的信心,放弃主动探索的努力,从而丧失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转换学习角色
 真正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于学生的共同投入,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发现与相互撞击,绝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种良好的双向运动。学生与教师的创造性潜力都在教学进程中得到激活与发挥,达到共同的精神愉悦与自由。皮亚杰提出要把学生看做一个发展中的个体,一个积极的学习主体。学生智能发展理论认为,学生应是主动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人,而不是受外界所操纵的被动者。
     来源:网络  编辑:ruyiw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