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突破选修课教学的“瓶颈”——刍议新课程历史高考选修课的教学和命题

阅读:3416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23 11:26:13
第二,体现课标精神,提高对开好选修课的认识。选修课开设的瓶颈问题,既涉及宏观的课程改革和学校层面的整体教学规划,也涉及到每一个高中历史教师。笔者认为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站到对学生负责的立场上,认真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对开好选修课的认识。新课程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而目前选修课的开设现状是在急功近利的学习方式下,学了三年高中历史,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也就无从谈起“终身学习”。最受到社会诟病的是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连二战这样的重要历史事件都不知道,国外媒体甚至惊呼“毛(泽东)正在退出中国历史课程”。
其实选修课与必修课共同构成了历史课程的完整体系,是对历史课程体系探索的重大创新。选修的六大模块各自独立,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要求,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必修课是三个大的专题,侧重于对总体历史框架的讲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脉络。选修课按照时代性的要求进行设计,进一步体现了现代公民基本素养,例如“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通过近代历史上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让学生体会到民主思想与实践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推动,树立民主法治的意识。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终极目标来看,都是为课程目标服务,都是为了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从而也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综合能力,即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选修课的开设对于高中历史教师来说,不仅可以大有可为,而且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立足历史课堂,以知识整合落实选修课程。从学校层面来说,开设选修课程需要搞好进行选课指导和走班教学。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服从学校整体教学规划的基础上,仍然可以立足历史课堂,大有作为,其基本的指导思想就是历史教师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首先,把选修课内容放在必修课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整体把握。在高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还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将必修与选修内容进行合理的知识组合是十分必要的。必修课属于大专题,在学完三本必修之后,历史学科的大体框架和历史阶段特征就可以勾勒出来。选修课属于二级小专题,而且主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突出和强化,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并不明显,除《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之外,其它选修课的知识体系残缺不全,因而选修课的内容应该放在必修课的知识框架中作全面地考虑。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全面理解选修课相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至于觉得突兀。如讲述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章“工业文明冲击下的改革”这一内容时,如果我们把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四个改革放在19世纪中期这个大环境下进行讲述,就可以得出他们改革的共同背景和措施中的共同点;进而认识由于改革的结果不尽相同而使得四个国家在近代史上的命运也各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四次改革的理解。同时,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我们对必修课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再次进行了学习,也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
其次,应把选修课内容作为必修课的补充与延伸,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必修和选修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采用模块来进行教学,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这种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合编的历史知识体系,在知识处理上较为灵活,知识的选择性较强,但这种体系有较多的跳跃、缺失、重复;此外在必修与选修中间,为了防止重复,课标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删减,这又给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些现状,加大了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教材方面的困难。因此,可在不违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整合建构教学体系。这样做,一是可以避免重复操作,节省时间,二是将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历史问题放在一起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知识的整体性。如岳麓版《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对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作了明确地阐述,我们不妨把这一部分内容和必修三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结合起来,丰富必修三的知识,让学生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更鲜活、具体;同时还应该把必修一也纳入进来,理解美国、法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与启蒙思想的关系。再如,中国近代的民主化进程,如果少了戊戌变法这一环节就变得很不完整,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就弥补了这一知识体系上的缺憾。如此一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再是松散的了,而是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知识链。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高考的正确引导,促进历史选修课教学,推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更健康的发展。
 (作者地址:山东省桓台二中,256400;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255030
     来源:网络  编辑:yuanzhaoto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