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转】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阅读:93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5/26 8:25:29

 

摘要:地理学对我国的社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教育,有助于使学生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所有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但传统的地理教学受到升学的束缚,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数轻创新,教学方法呆板,启迪学生的智能、重视学生的个性方面都显得很薄弱,针对目前存在的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
一、审美素质教育。
地理学科虽然比一般学科更重于理性,但一味追求理性的东西,会把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一潭死水,要让地理教学过程变成一弘活水,必须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接受理性观念的同时,能获得丰富的美感,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引人入胜的活动。
1.努力发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为“雄伟”:即壮美,阳刚之美。如“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东岳泰山;“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钱塘怒潮等就是这种雄伟之美。二为“秀丽”:清新、柔和、阴柔之美。如秀美多姿的桂林山水;风光绮丽的杭州西湖等就是这种秀丽之美。三为“奇美”:大自然中有许多奇特的景象,令人感到怪异。如山东的“蓬莱仙境”;黄山的“奇松怪石”等等,不胜枚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想象力,细细品味其中固有的美的情感,从而获得最佳的审美效果。
2.努力追求地理教学手段的艺术美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幻灯、投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进地理课堂教学中。它们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可以将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呈现在眼前,使得教学环境和气氛更加生动优美。同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缓慢进行的地理过程在短时间内呈现,使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快速地掌握地理科学知识。
3.努力锤炼地理教师自身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地理这一学科,涉及的门类多,联系的事物广,知识的跨度大,更需要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美的语言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加深对地理事物的理解。
总之,一位地理教师,应该象一位多才多艺的导演兼演员,用生动的语言、出色的表演,把几十名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 还陶醉于艺术享受中,这是教师语言美的魅力所在。
二、情感素质教育。
情感教育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纽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情动人,以趣激情,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1. 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而应开动脑筋,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对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计,都应该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创设良好的地理学习情境,从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
2.建立融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以情激情。
我们应该坚守着地理课堂中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采取平等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气氛中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地理知识。
3.教学语言应该饱含感情,以情动人 
世界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景观,绝大部分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虽然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引入课堂,多少能够弥补一下这方面的缺憾,但毕竟极其有限,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将学生引入神圣的地理学殿堂。  
总之,地理教学的情感教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既有共同性,又有独特性。教师应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以教材课标为准绳,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地理情感教育情景,努力追求“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三、环保意识的教育。
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子孙后代能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我们地理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这可以从课内或课外两方面进行。课内:高中地理第二册讲的就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事例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课外,也有很多途径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一是利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可以带领学生对某个污水处理厂或垃圾站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问题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是利用新闻媒体。新闻、报刊、杂志上对环境问题也极为关注,经常有这方面的报道使学生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当然,地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地理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摸索、探讨、研究,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unyunt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