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新的空气与活力。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主义的倾向,甚至有的教师对新教材的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的呈现方式等发生改变不习惯,“怀念”旧教材,对新教材采取应付的态度。教学新理念要从教材处理、教学方式、学法指导等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
关键词:处理教材 教学方式 合作 学法指导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学带来了新的空气与活力。有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也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改变。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主义的倾向,甚至有的教师对新教材的知识内容的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的呈现方式等发生改变不习惯,“怀念”旧教材,对新教材采取应付的态度。如何在教学过程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下面谈谈自己在新教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正确处理好教材
新教材实施教学以来,有不少教师反映学科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我觉得问题并非在新教材的设计上,而是由于教参少了,教材给予教师自由处理的空间大,特别是有些教辅的误导,使有的教师的教学规划定位出现偏差。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在教学中对新课标降低的要求,不要再拔高;2、删掉的内容无须再讲解;3、能力培养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不要期望一步到位。4、教师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注意课程资源的合理整合和有效二次开发。而师生在选用教学辅导参考书的时候,都要保持清醒、以课标为重要标准,既要肯定一些优秀的教辅对新课程的正面作用,更要注意防止某些教辅对新课程的干扰和误导。
二、以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我们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针对以往学生将接受式学习作为其主要甚至唯一的学习方式而言的。实际上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没有提倡把探究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教学也是如此,有效的化学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不可能所有的化学知识都通过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做也是不值得的。所有化学知识只用一种方式教是低效的,并且让学生枯燥无味。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探究性的教学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方式本质上还是探究性的教学。[1]
三、合作,形式与效果要统一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上应注意合作与交流,给教学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当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具体表现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1.有的交流虽然热闹、但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合作流于形式,相当于走过场,没有什么效果。2.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也只有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再开展全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3.某学生发言很精彩深刻,其它学生一直在倾听,在欣赏、在接受别人学习上的闪光点,这就是观察学习,这实质上是一种更本质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共享,并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这才是最根本、最核心的理念。4.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某些教师只是在形式上接受了新的理念,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讨旨在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四、加强学法指导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教学的重要任务。学习方式转变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掌握如何对学习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很必要的。
1.加强学习目标的指导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每一个课程模块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输入较多的化学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关解释和说明的内容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有些辅导资料的干扰和误导,使学生对重点知识与非重点知识把握不准,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因此结合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化学内容的区分、选择地学习是必要的。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预期,对学习起着定向和标准作用;通常目标不同,选择的信息内容、方法就会有差异。由于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表述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层次,发挥良好的目标导向作用。比如化学中胶体这个知识点,在化学模块1中只是从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来了解胶体的概念及丁达尔现象就可以了,但有许多学生却做了大量有关聚沉、电泳的习题,搞的得很疲惫。因此对《高中化学标准》中不同模块都出现的内容,特别要注意目标要求的水平差异,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注意,准确把握内容的不同要求。对不同模块的课标要求,如果在每一课时教学前,以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训练学生对课标内容的把握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体系。[2]
2.指导学生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效果好坏与学生听不听课,会不会听课非常关键。听课不是只指学生信息的输入,还包括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它是动静结合的过程,应该是接受、思考、怀疑、醒悟的心理过程,是靠听觉、视觉、脑想、手动等感官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我总是听到有的教师发牢骚:“这个问题讲几遍了,还是做错,我看不论讲多少遍,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许多教师也有同感,都觉得这是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我觉得出现这种情况,问题还是在“听”上。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听懂了,但不在意,过后就忘了。有的学生可能是没听懂,觉得无所谓,课后也不去理它,还是不会。任何科学知识的学习,都应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知识或认知结构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不可能接受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只有那些依主体价判定有意义的内容,才被大脑进行语义编码,进行长时间记忆加以保存。要使有效的知识被学生所掌握,除了精讲知识内容外,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听就是要听教师阐述的观点,怎样理解教材,重点、难点;此外还要听同学的发言,用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来启发自己。听是思的基础,思促进听。没有思的听,听不深刻,记不清楚。有的时候要边听边记。这里的记就是做笔记,记笔记不是只是记教师的板书,要记重点、记方法;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懂的问题课后还要请教同学或老师。我们还应告诉学生,善于听还要善于疑,有疑就要争论。只听不疑也没有进步。
3.指导学生掌握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记忆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的东西记不起来,课本的问题搞不清,学习成绩上不去。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差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记忆力有关。在中学化学里需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有些知识可以通过理解来掌握,有些知识无法理解,要凭记忆才能学到,因此,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杜威认为反思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怀疑、犹豫、困惑导引起探索、探究寻求解决,使学生由学习者到“研究者”。古语焉:“失败乃成功之母”就说明了反思的重要性。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果不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反思的指导。
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教师都更新了教学观念,但具体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以上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116
[2] 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39-24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