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加两猿,可容一牛,用一人牵,
旁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A B C D
2.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3.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