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3.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