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 军事家、 哲学家, 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 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不受欺侮和独立自主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铮铮铁骨,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之深,无与伦比,外国曾 有人说他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材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C.毛泽东的文化素养及活动决定了国家的命运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2.从甲骨、金属直到数字化屏幕,每一次汉字载体的变革都带来书写和阅读的 巨大变化。这表明:
①读写技术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 质和面貌 ③文字载体的变化对认识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④知识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生产力 发展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严复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B.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C.文化是种社会精神力量 D.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
4.“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 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 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 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