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分别讲述了英国、法国、美国和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实践。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以法律的形式被确认,以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为代表。具体民主形式有英国的议会政治、两党制,美国的三权分立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是从西方传入的,由于中西文化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对民主的接受错综复杂、曲折多变,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辛亥革命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由于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守旧势力的反扑,致使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民主政治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票据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请回答: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
(2)结合史实说明“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所取得的政治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尤其注意联系1911年和1912年发生的巨变,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回答第二小问要明确“据此”指的是“政治倾向的不同”,由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第(2)问,需依据所学知识对1912年辛亥革命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答案:(1)倾向:第一首为清王朝歌功颂德,主张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二首颂扬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