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 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儒学的正统地位奠基,汉代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这种“转折”是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 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
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 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