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历史试卷
高中历史编辑
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60 K
    上传用户jiangfang229
  • 更新时间2015/12/3 19:00:1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2.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3.刘海峰先生在《科举学导论》中说:“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宗法制是中国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
B.科举制具有公平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
C.科举制的实施只有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考试选才打破了特权阶层对仕途的垄断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