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编辑
2015-2016高中物理 第18章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3-5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章节测试
  • 教材版本人教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物理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259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5/12/7 15:33:3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0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在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原子是电中性,说明原子内有正、负两种电荷.
(2)对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科学家提出了许多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但后来α粒子散射实验完全否定了汤姆孙的模型.
(3)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由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而设计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4)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部运动,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被称为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由带电荷+Ze的核与核外Z个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
(2)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m.而整个原子半径数量级是 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