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1)在汤姆孙发现电子之后,说明原子可以再分.原子是电中性,说明原子内有正、负两种电荷.
(2)对原子中正负电荷如何分布,科学家提出了许多模型,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但后来α粒子散射实验完全否定了汤姆孙的模型.
(3)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由英籍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他的学生而设计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沿原来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偏转角度甚至大于90°,也就是说它们几乎被“撞了回来”.
(4)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中带正电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正电体的外部运动,卢瑟福的原子模型被称为核式结构模型.
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
(1)原子由带电荷+Ze的核与核外Z个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
(2)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m.而整个原子半径数量级是 m.两者相差十万倍之多.可见原子内部是十分“空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