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建议
1. 借助插图、课件和模拟操作落实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这些知识是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变化,学生缺乏直观的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教材中的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如培育抗虫棉的操作过程图、黏性末端与平末端图、磷酸二酯键与氢键的位置图、DNA的 连接部位图和质粒结构图等,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提炼 知识,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进行重组DNA分子的模拟操作。制作过程既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上的障碍,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课堂教学中,注重模拟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的发挥,模拟限制酶、DNA连接酶的“切割”“缝合”过程时,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完成,哪怕是出错了,这也是学 生的一种成长,一种思维辨析过程,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模拟自身环化、如何解决防止自身环化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2.设置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基因工程中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果我们采 用直白、平淡的方式直接给出答案,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教师不妨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开启他们思想的闸门。例如: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它还能携带基因吗?”“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将怎样?”“如何发现目的基因有没有进入受体细胞?”“霍乱菌的质粒有多个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你会用 它来作载体吗?”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明确载体为什么要具备这几个条件,其效果肯定比简单的死记硬背要好得多。
3.利用表格进行课堂小结
两种工具酶既属于教学的重点,又属于易混点,而且它们与DNA聚合酶、DNA水解酶、解旋酶甚至RNA聚合酶等与DNA有关的酶 也容易混淆。为了巩固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识记理解,加强对易混点的辨析,建议在课堂小结环节设计出“与DNA有关的酶的比较”表格让学生填写,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