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 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 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2. 某MgCl2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Mg2+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D. 1.5 mol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OH-+H++SBaSO4↓+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
N+OH-NH3↑+H2O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CaCO3↓+H2O
D. 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
2 I-+H2O2+2 H+2 H2O+I2
1.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 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 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2. 某MgCl2溶液的密度为1.18 g·cm-3,其中Mg2+的质量分数为5.1%。300 mL该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约等于 ( )
A. 0.37 mol B. 0.63 mol
C. 0.74 mol D. 1.5 mol
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为中性:
Ba2++OH-+H++SBaSO4↓+H2O
B. 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
N+OH-NH3↑+H2O
C. 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Ca2++OH-+HCCaCO3↓+H2O
D. KI溶液与H2SO4酸化的H2O2溶液混合:
2 I-+H2O2+2 H+2 H2O+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