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1978 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利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畜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 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道到破坏
25.《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26.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三省六部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