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7是《说文解字》列出的“历”“史”二字的篆书。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
A.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 B.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C.记录过往事物的书籍D.代代相传的文化形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中信息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历”者,过也,传也。“史”者,记事者也,可知,历史即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录。故本题应选B项;A项无法体现题目中“历”的含义,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书籍”及“代代相传”,故排除C、D两项。
考点:史学常识·概念解释·历史
2.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世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排除A;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制瓷业
3.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依据题干材料“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可知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