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
A.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D.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材料的能力。由“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可知,德罗伊森强调的是历史对现实的借鉴意义,也就是说历史如果与当前的事实没有任何关系的话就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也就是“真正过去了”,故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历史观
2.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
A.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C.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 D.扩大了国家疆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天子、诸侯、大夫将土地和政治权利依据血缘关系分配给自己的子孙,使土地、政权和血缘结合,故选C项。A项是宗法制的内容之一,是分配政治权力的依据,但不能够体现“天子有田处其子孙”等内容。B项与题意无关。D项无法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朝代
|
县制
|
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
层级
|
秦
|
郡县制
|
郡——县
|
二级制
|
汉
|
|
西汉和东汉前期:郡——县
东汉末期:州——郡——县
|
二级制
三级制
|
|
3.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做答。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就有诸侯国在自己的封地内部分的设立了郡县,所以B项错误。西汉初年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既有郡县,又有分封,所以C项错误。东汉末期郡县制虽然由二级制变成了三级制,但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D项错误。故选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