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河南省洛阳市中成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周练(12月2日)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08 K
    上传用户地理sikao
  • 更新时间2016/4/18 11:21:3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源自孔子对诗歌、乐舞的功能及其艺术活动机制的概括。《论语·阳货》有云:“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它全面集中地表述了诗歌通过表达情志来发挥社会作用的机制,表现出孔子对诗歌艺术特征的准确把握.

所谓“兴”,即“兴于诗,立于礼”的“兴”,主要指诗歌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启发感染作用,可以引发联翩的想象,可以“引譬联类”“感发志意”,增进人的修养.《论语·学而》载子贡能借引《诗经》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说明品德修养必须要不断提高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是诗歌起兴作用的具体例证.“观”则点明了诗歌的认识功能,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指的是诗歌能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情物态,可通过诗歌来考察社会状况、政治得失和人民的愿望.此外,“观”也可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