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创)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一场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符合这场运动的观点的是
A.“论吾国银行失信用之可惧”
B.“试笔记英、美、法、瑞士、中国行政机关元首之产生方法”
C.“蒸汽有力可用,由何而生”
D.“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民族主义之发展,有何影响”
出题意图:高考注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对教材知识点的运用。本题涉及考查“洋务运动”这个知识点,不仅是对教材正文、还涉及对教材中知识链接的运用,并且强化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2.(原创)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②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出题意图:新课程的考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古代的民本思想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谐理念。本题涉及考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个知识点,通过对内容和时间的比较来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考察了学生对古文的解读。
3.(原创) 某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组织、准备课题时搜集到许多资料,其中包括“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你认为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哪个朝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A.南北朝 B.唐朝 C.宋代 D.明清
出题意图:新课程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但是又不脱离教材。本题的材料来自于教材的知识链接,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对比落实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