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专题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通州区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
1.(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15)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B.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C.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D.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2.(2016·通州摸底·9)中国在18世纪中叶以前取得成就不包括( )
A.首屈一指的经济规模 B.基于实验的科学革命
C.繁华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D.领先世界的技术水平
3.(2016·通州摸底·5)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①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②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③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④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