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不错的资料。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内江三模·32)1933年纳粹上台,爱因斯坦发表了不回德国声明,次年加入美籍,终生再没踏上德国的土地。他庄严声明:“只想生活在实行公民自由,宽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2005年德国把这个信条刻在德国政府大楼上,以纪念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这说明( )
A.民主与法制是人类社会不懈的追求 B.相对论得到了美德两国的认可
C.爱因斯坦崇尚民主、自由和科学 D.德国政府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二、非选择题
1.(2016·四川资阳二模·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30年召集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
邓演达1927年2月-6月的一些讲话:“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
“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
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策反”上。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
国民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第三党所进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随着邓演达的不幸遇难(1931年),第三党受到极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确的理论和主张更难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