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
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2.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
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
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A.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C.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
3.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
明商鞅认为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