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土地制度也发生了变化,由公有演变为私有,而且也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因此,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样就会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所以答案选B。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A;也没有涉及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小农经济开始瓦解与鸦片战争,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战国时期的土地制度
25.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所以排除A,答案选D。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所以B说法太绝对;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所以C说法有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秦汉的思想
26.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