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礼器》云:“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
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 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 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2.明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
A.议政权有所扩大 B.等同于宰相制 C.向宰相制发展 D.篡夺了议政权
3.《俄国新闻报》说:要紧紧抓住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这里所说的“解决”主要是指
A.严厉惩治日本 B.参与瓜分中国 C.稳定中国秩序 D.策动联军侵华
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 B.“东方雄狮的觉醒”
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
5.“假如没有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这里的“转变”应是指
A.由反共到与中共再次合作 B.由反共到不再敌视中共
C.放弃了反共、剿共政策 D.承认中共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