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宋汪洙在《神童诗》中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这最能体现的是( )
A.北宋科举制发达,重视文武兼备的人才
B.北宋统治者把科举制作为唯一选官依据
C.北宋统治者加强对读书人的思想控制
D.我国古代社会读书做官一体的价值取向
2、有人认为,明太祖时君权膨胀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明朝君权膨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制度衰落,皇权受到更多冲击和挑战
B.加强皇权是中国历代君主执政的必然准则
C.以相权为核心的官僚体制难以承担加强中央集权的重任
D.相权过度膨胀,危及君主权威
3、622年唐高祖颁布诏书指出,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投牒自应”“自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明文规定投身仕途的考试不再需要官府举荐的制度。这对社会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 )
A.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B.选拔到真正的"贤者"治国
C.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地发展 D.提高了决策水平
4、有人总结说:“世官制是奴隶社会具有标识意义的选官制度,□和□则分别是封建社会前期与后期具有标识意义的选官制度。”其中“ □”处应分别为( )
A.察举制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八股取士 D.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5、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原因有( )
①中朝官地位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②中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③中朝官由外戚、宦官充任,有利于保证皇权独尊
④既能保持外朝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下表反映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行政区划的演变,由此可以看出( )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金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路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中枢机构体系日趋严密 B.中央集权的逐渐加强
C.地方自主性不断增强 D.经济区域间联系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