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案 >> 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编辑
2010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鸿门宴》中的“卮酒”与“玉玦”解析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教案
    资源子类复习教案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中不限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19 K
    上传用户xiaoxiao@126.com
  • 更新时间2010/5/25 11:31:22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字求其训,句索其旨。”这是前人对训诂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为避免望文生义、似是而非的诠释,就必须对文中一些关键字、词作出正确的解释,力求达到对文章更透彻、更深入的理解。下面就此举例说明之。
《鸿门宴》中有樊哙闯帐项羽惊愕,赐樊哙“卮酒”和“彘肩”的描写。这个“卮”字一般都翻译成“杯”或“碗”,但它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樊哙只喝了一碗酒,吃了一个猪肘子,项王就称他为“壮士”?为什么后来项王又有“能复饮”的问语?这个问题光凭译文是解释不清楚的。与之有关的是《战国策》中“画蛇添足”的故事。其中云:“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数人饮不足,一人饮有余。”这个“卮”也只能翻译成“杯”或“碗”。看了译文后,人们也会不理解为什么这杯酒一个人喝不了,几个人又不够喝呢?原来“卮”是一种圆形的酒器。应劭注:“卮,饮酒礼器也。古以角作受四升。”《汉书·律历志》:“合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古时一升折合市制等于一市升,故一卮酒等于市制四升(换算为公制,四市升等于4升,即4000毫升)。通过训诂,我们才明白了项王在樊哙喝了一卮酒后为什么还会发出“能复饮”的疑问,同时也知道了那位祭祀者给他的门客一卮酒为何一人饮有余,而数人饮不足的原因了。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