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6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专题1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押题)(原卷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0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7/14 9:43:5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才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 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

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

……然而,当他们认识到,只有仿效西洋先进的技艺,才能增加自己的抵抗西方侵略的能力时,他们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迈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由此而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在这一仿效过程中,他们迟早就会意识到,只有进行更为开明的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使官僚体制有效地吸纳社会上的现代化精英,才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非如此不能最终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这一行为逻辑决定了,只要专制体制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过程一旦开始,那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化转变的过程。所谓的开明专制化,就是专制政体的“旧瓶装新酒”,利用皇帝的权威和既定的官僚体制,作为政治杠杆来推行现代化的转型。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为什么一个旧王朝在承受西方列强的挑战之后,最早的现代化选择,是一种开明专制化运动呢?清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的。

(2)如何评价晚清的开明专制化运动?

3.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举措,然而自古以

来,对它的批评声就一直存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之贫者举息之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之于官,“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倍息,也可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事趋势,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转引自李超民《王安石变法与美国

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材料二 苏辙认为: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有法不能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纳钱,虽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则恐鞭箠(,意:鞭打)必用,州县之事不胜烦矣。

——转引自汤江浩《王安石——勇进人生》

材料三 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就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摘编自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