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6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及热点难点试题演练 专题1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高考押题)(原卷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6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7/14 10:00:13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1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材料 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
(1)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2)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的生平大事记
1884年,12
考中秀才
1889年,17
考中举人
1891年,19
接受康有为思想学说并走上维新的道路
1895年,23
协助组织公车上书,负责编辑《中外纪闻》
1896年,24
创办《时务报》,撰写《变法通议》
1898年,26
参与变法,负责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政变后流亡海外
1902年,30
创办《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
19011902
撰写《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倡导史学革命
1913年,41
出任中华民国司法总长
1915年,43
协助蔡锷策划武力反袁,发起护国运动
1918年,46
赴欧游学,目睹战后欧洲,反思西方文明,主张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拯救世界
1919年,47
参与五四运动,反对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21929
任职清华大学;病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概述梁启超政治观念的发展变化,述评梁启超的政治生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1902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