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记载,齐灵公有一位十分宠爱的妾,名戎子,戎子与齐灵公的另一位妾仲子很要好,仲子生一子名牙,戎子请齐灵公立牙为太子,于是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仲子却认为“废常不祥”。这里的“常”是指( )
A.等级制度 B.嫡长子继承制
C.血缘关系 D.世袭制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宗法制的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题干中齐灵公废公子光而立牙违背了宗法制,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2.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答案:B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宋避籍制,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宗法制在古代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所以瓦解宗法体系是错误的,排除A项;地方官的避籍制度是防止形成地方割据势力,B项正确;CD项在题干中没有涉及到。
3.《梦粱录》中载:南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由此可见,南宋杭城(即临安)( )
A.是古代中国最早出现夜市的城市
B.是当时世界上商业活动最繁华的都市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限制被打破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社会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可知当时市坊界限被打破,符合题意的是D项;夜市在唐朝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B项中的“世界上”在题干中不能体现;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政府的监管,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