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B.君主专制的削弱   
C.宗法制的消亡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井田制的推行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宗法制的衰落
3、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君主专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