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之后,除了王室,中国的民间社会基本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家庭财产(尤其是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这一制度( )
A.颠覆了宗法制的传统 B.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瓦解
C.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D.提高了土地自由流转率
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D
试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历史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题干中,材料部分的关键信息是“分户析产制”,而且用括号注释的其主要的分配物“(尤其是土地)”,另外,王室并没有如民间一样,说明王室仍延续着宗法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问题指向是“这一制度”,阅读选项不难发现题目要求是选择这一制度在当时造成的影响。A项,“宗法制的传统”并不完全等于“宗法制”,“颠覆”表述绝对化;B项,春秋战国时小农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在中国古代史中,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主题无直接和因果联系,与主题无关;D项,民间将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自然导致土地拥有者比率大幅上升,另外私有制步入确立阶段,这就给土地流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故D正确。
2.《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
C.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考点:商业的发展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后生坊市门皆启”体现了唐朝坊市制度的严格;陆游是宋代诗人,“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说明坊市制度已被破坏,城市有了重要发展,故选 C。 ABD无法从题中体现。
3.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导致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耕牛的极度缺少 B.精耕细作的需要
C.冶铁技术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