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
[目标导读] 1.理解“类比推理法”,通过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掌握萨顿的假说。2.结合教材P29图2-9、图2-10,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和实质。
[重难点击] 1.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类比推理法”。2.摩尔根的实验过程。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1.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
(2)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称为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4)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亲本的一半,经过受精作用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和亲代相同。
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内容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将下列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排序:②④①③⑤⑥。
①分析推理 ②观察现象 ③提出假说 ④提出问题 ⑤实验验证 ⑥总结规律
课堂导入
师:回顾减数分裂知识,思考:某生物体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它进行减数分裂,可以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呢?(2种,4种)
师:一个基因型为Aa的个体,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AaBb的个体呢?(2种、4种)
师:大家比较一下在配子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