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C.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
2.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
A.东汉时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 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
C.东汉时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 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