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博大精深
我们的中文传了几千年,到现在还在用,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我常说,中华文化是个大圆,圆心无所不在,圆周无迹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这个圆就能画得多大。可是现在的中文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一个作家,写诗、写散文,中文该怎么写呢?当然用白话文,不过我还是常读文言,常读古诗。而文言也好,古典诗词也好,对于我下笔写诗为文都很有帮助。在紧要关头,我可以把文体变一下,用文言的简练、对仗、铿锵来应付特殊的情况。所以我的原则是“白以为常,文以应变”。白话是常态,可是我要变化,要浓缩,要加强的时候,会用一点文言的句法。俚语也不是不能用,“俚以见真”,用俚语很真率。“西以求新”,用英文的句法、观念来写,也可以介绍一点新的方式进入中文。一个作家掌握语文的筹码愈多,他手中的王牌就愈多,他的文体就比较有弹性,比较立体。有时候甚至可以把外文融入中国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