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措二 从考查内容上揭秘高考——“圈定范围”跑不了
[编者按] 通过对历年全国卷生物高考题的分析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全国卷在考查内容上命题的“潜规则”。6道选择题是这样布点的:“代谢”“遗传”“调节”“生态”四大块,每块至少必有一题,另外两题从“细胞、变异、进化、实验”这四个方面中选择命制。6道非选择题是这样布点的:4道必考题,“代谢”“调节”“遗传”“生态”各一道,2道选考题,选①、选③各一道。考前针对这些必考点设置押题训练——不敢妄言押中高考原题,但敢说与高考考题“形神兼似”。
一、6道选择题“分考点”押题训练
选择押题6-1——“细胞代谢”年年考
1.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两种重要的化合物,绝大多数生命活动都与它们密切相关,但也有“例外”。下列人体生命活动中,属于这种“例外”的是( )
A.肝脏细胞吸收组织液中的氧气
B.线粒体中的[H]与O2结合
C.吞噬细胞吞噬并水解衰老的细胞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
解析:选A 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通过自由扩散,是不需要酶和ATP参与的。
2.在生命活动中,酶、激素、神经递质、抗体、tRNA等都有一定的专一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也能使DNA中的氢键断裂
B.性激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均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D.神经递质通过载体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时发生了“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解析:选A 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也能使DNA中的氢键断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在内质网中合成;淋巴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在第一、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淋巴因子在第三道防线中发挥作用;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3.吡唑醚菌酯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通过阻止线粒体内膜上的反应过程而抑制细胞呼吸,生产上常应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农作物病害,下列关于吡唑醚菌酯作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