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陕西省黄陵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试题(高新部)(语文)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99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8/3/8 19:18:46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4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知音

周兴杰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