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卷 >> 语文试卷
高中语文编辑
河南省林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火箭班)(语文 解析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卷
    资源子类名校月考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语文
  • 适用年级高二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408 K
    上传用户majiawen
  • 更新时间2018/10/23 13:42: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3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仁爱是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基石

董卫国

仁爱精神可从两方面理解

曾子把孔子自言的“吾道一以贯之”诠释为“忠恕”,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自己也说“忠恕违道不 ”,此处的“道”,自然是仁道。古代注疏说:“中心之谓忠。”所谓中心即内心,意即保持内心端正真诚的道德情感;“如心之谓恕”,所谓如心即如同己心,意即像感受自己的内心一样来体量和感通他人之心。忠恕是一体互通的,做到忠时,自然能够表现为恕;没有忠的功夫,恕亦难以维持。换言之,当人心消除偏私之心和固执意见的遮蔽,回归于其自身真实的状态,自然能够以一体同爱之情来感通万物。此即孔子所崇尚之仁道。所以,从根本上说,仁爱的精神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其一就是排除私心与偏见之遮蔽,从而保持内心情感之真诚无妄,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克己复礼”,亦即忠道;其二就是能够同情于他人他物,保持感情之敏锐,防止心灵麻木,表现为修养的功夫就是“仁者爱人”,亦即恕道。这两方面一体互通。

忠恕虽然并非仁道之全部,但是作为践行仁道之方法,仁的精神恰恰就在忠恕之中。其中,忠是体,恕是用;忠是本源,恕是表现。现代人往往仅仅注重从爱来理解仁的精神,却忽視了本源。失去了内心的端正和清明,爱的感情就容易导向泛滥。儒家的仁爱精神,从根本上说,是本源于真心本性的一体同爱之情。这种一体同爱之情,必须以内心的端正和真诚为前提。相应的,对仁爱精神的培养也应从两方面落实,一者,培养敬畏精神,注重端身正己的态度;一者,培养敏锐的同情心,防止道德情感的麻木。

仁爱是有秩序有层次的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