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的意义既在言内,更在言外,诗常常用隐喻的手法曲折地表达诗人对客观世界的深刻体验和个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隐喻,并不直接说出事物的真正意义,而是“话里有话”,在话语里蕴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其中一个是字面的含义,另外的是暗含的意义,隐喻的意义存在于字面之外。隐喻并不是只起一种装饰的效果,以一个词语简单地替换另一个词语。它 "言在此而意在彼”,也不仅仅是以此类事物指涉彼类事物,其目的是创造出直白平实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新颖而独特的寓意。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怀才不遇的诗人,他的作品刻下了晚唐历史的深深的烙印,那时的晚唐“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坎坷的生活经历,李商隐的诗歌更多的是表现个人内心独特的感受,具有复杂而优雅的感伤情绪,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渗透着强烈的自我的生命体验, 其诗情深辞惋,许多作品都充满了隐喻。如《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首诗在艺术上是很有特色的,它用“舞”形象地描绘出柳的风姿,而 "舞筵”则把柳和舞女做一种相互的辉映,是隐喻中的隐喻,柳的轻柔,飘逸,摇曳,映衬了舞女的轻盈和婀娜多姿,又用舞女的妩媚,秀美,动人,衬托了柳的浪漫和多情,烘托了一个欢快,热烈的“断肠天”的场面,喻体和喻旨互相渗透,使柳和舞女都各有了对方的属性和特点,这种特性,被瑞慈称之为喻体和喻旨的相互作用:“载体和要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