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广东省六校高三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植物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
B.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间竞争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
【解析】 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植物的丰富度,A错误。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内斗争,B错误。喜鹊巢属于同种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反映的是不同种生物,C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D正确。
【答案】 D
2.[2018·安徽池州高三期末]下图为捕食关系的两种曲线,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的N1、P2点,对应图二中甲曲线的最低点
B.图一中的N2、P1点,对应图二中乙曲线的最低点
C.当图二中的乙从波峰到波谷时,甲从图一中N2→N3→N2
D.当图二中的甲从波峰到波谷时,乙从图一中P2→P3→P2
【解析】 图一中的猎物种群数量围绕N2上下波动,说明其K值为N2,捕食者种群数量围绕P2上下波动,说明其K值为P2;图二呈现“甲先增加先减少,乙后增加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因此甲是被捕食者(猎物),乙是捕食者。综上分析,图一中N1点,猎物种群数量最少,对应图二中甲曲线的最低点,此时捕食者的数量为P2,A正确;图一中N2点,猎物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捕食者的数量可能为P1点,对应图二中乙曲线的最低点,B正确;当图二中的乙(捕食者的数量)从波峰到波谷时,甲的数量变化不可能是从图一中N2→N3→N2,C错误;当图二中的甲(猎物种群数量)从波峰到波谷时,乙(捕食者的数量)可能为从图一中P2→P3→P2,D正确。
【答案】 C
3.[2018·山东烟台高三诊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和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B.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相对陆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能量传递效率保持相对稳定
D.我国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解析】 完成碳的全球化物质循环,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还需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等,A错误;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相对比较稳定,环境变化不太剧烈,所以生物进化速度较慢,B正确;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在10%~20%之间,C正确;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建设的作用,常常有意识、有目的地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中,D正确。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