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多选)在利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导致实验误差( )
A.导轨安放不水平
B.小车上挡光板倾斜
C.两小车质量不相等
D.两小车碰后连在一起
解析:选AB.选项A中,导轨不水平,小车速度将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实验误差;选项B中,挡光板倾斜会导致挡光板宽度不等于挡光阶段小车通过的位移,使计算速度出现误差,所以答案应为A、B.
2.(多选)在做利用悬线悬挂等大的小球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线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刚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合在一起共同运动
解析:选ABD.两线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也就是对心碰撞,以减小实验误差,所以A正确.由于计算碰撞前速度时用到了mgh=mv2-0,即初速度为0时碰前的速度为v=,B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材质性能无要求,C错误.两球正碰后,有各种运动情况,所以D正确.
3.(多选)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哪些操作是正确的(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解析:选BC.车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没有必要一个用撞针而另一个用橡皮泥配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碰撞后两车粘在一起有共同速度,选项B正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原则是先接通电源,C项正确.
4.在利用平抛运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入射球得到较大的速度
B.入射球与被碰球对心碰撞后速度均为水平方向
C.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D.入射球与被碰球碰撞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解析:选B.实验中小球能水平飞出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使两个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间相等.
5.光滑桌面上有A、B两个大小相同的小球,A球的质量为0.3 kg,B球的质量为0.1 kg,A球以速度8 m/s跟静止的B球发生碰撞,碰撞后B球的速度变为9 m/s,A球的速度变为5 m/s,方向与原来相同,并且两球的速度方向都在二者的球心连线上.根据这些实验数据,某同学对这次碰撞的规律做了如下几项猜想.
(1)碰撞后B球获得了速度,是不是A球把速度传递给了B球?经计算,B球增加的速度是9 m/s,A球减少的速度是3 m/s,因此,这种猜想不成立.
(2)碰撞后B球获得了动能,是不是A球把动能传递给了B球?经计算, B球增加的动能是4.05 J,A球减少的动能是5.85 J,这种猜想也不成立.
(3)请你根据实验数据猜想:有一个什么物理量,在这次碰撞中B球增加的这个量与A球减少的这个量相等?即对两小球组成的整体来说这个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请计算说明.
解析:由题意,A、B两球在碰撞前的总mv是m1v1=0.3×8 kg·m/s=2.4 kg·m/s.
在碰撞后两球的mv之和为m1v′1+m2v′2=0.3×5 kg·m/s+0.1×9 kg·m/s=2.4 kg·m/s.
由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在碰撞过程中,mv这个量保持不变.
答案:见解析
6.“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入射小球质量m1=15 g,原来静止的被碰小球质量m2=10 g,由实验测得它们在碰撞前后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入射小球碰撞前的m1v1是________,入射小球碰撞后的m1v′1是________,被碰小球碰撞后的m2v′2是________.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题图可知碰撞前m1的速度大小
v1= m/s=1 m/s
故碰撞前的m1v1=0.015×1 kg·m/s=0.015 kg·m/s
碰撞后m1的速度大小v′1= m/s=0.5 m/s
m2的速度大小v′2= m/s=0.75 m/s
故m1v′1=0.015×0.5 kg·m/s=0.007 5 kg·m/s
m2v′2=0.01×0.75 kg·m/s=0.007 5 kg·m/s
可知m1v1=m1v′1+m2v′2.
答案:0.015 kg·m/s 0.007 5 kg·m/s
0.007 5 kg·m/s 碰撞中mv的矢量和是守恒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