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点电荷、光滑面、位移等都是理想化模型
B. 重心、分力与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通常采用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应用了微元法
D.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点电荷、光滑面等都是理想化模型,但是位移是物理概念,不属于理想模型,选项A错误;重心、分力与合力和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等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选项B正确;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通常采用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选项C错误;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加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法,选项D错误;故选B.
2.材料相同、质量不同的两滑块,以相同的初动能分别在水平面上运动直到停止,则
A. 质量大的滑块运动时间长 B. 质量小的滑块运动位移大
C. 质量大的滑块所受摩擦力的冲量小 D. 质量小的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动能定理可知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的多少以及前进位移的大小;由动量定理可知摩擦力的冲量即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可知滑行时间的关系;
【详解】根据动能定理可知: -μmgs=0-EK;即两物块克服摩擦力的功相等,且质量较小的滑块运动位移较大,选项B正确,D错误;根据动量定理:-μmgt=0-P, ,则 ,可知质量大的滑块运动时间短,选项A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可知摩擦力的冲量即等于动量的变化量即为:I=△p= ,则质量大的物体摩擦力的冲量大,故C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应用,在解题时要注意如果题目中涉及时间,则应考虑应用动量定理,若不涉及时间应优先采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
3.2017年6月15日上午11点,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假设将发射火箭看成如下模型:静止的实验火箭,总质量为M=2100g.当它以对地速度为v0=840m/s喷出质量为△m=100g的高温气体后,火箭的对地速度为(喷出气体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A. 42m/s B. ﹣42m/s C. 40m/s D. ﹣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发射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可以求出导弹的速度;
【详解】喷出气体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可知在火箭发射的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相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以喷出气体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解得:,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关键是喷出气体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火箭发射的过程中二者组成的相同竖直方向的动量守恒。
4.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在同一竖直线上,离地高度分别为2h和h,将两球水平抛出后,两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大小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A,B两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 :2
C. 若两球同时落地,则两球抛出的时间差为
D. 若两球同时抛出,则落地的时间差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球做平抛运动,由平抛运动规律可以求出小球的运动时间与水平速度,然后分析答题;
【详解】A、小球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有:,则运动时间:
所以A球的运动时间: ,B球的运动时间: 。
所以 。
由得,结合两球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之比,可知A、B两球的初速度之比为,故AB错误;
C、若两球同时落地,则两球抛出的时间差:,故C正确;
D、若两球同时抛出,则落地时间差:,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小球的初速度与运动时间关系,知道小球做平抛运动,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可以解题。
5.2018年7月25日消息称,科学家们在火星上发现了第一个液态水潮,这表明火星上很可能存在生命。目前,美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正飞往火星,预计在今年11月26日降落到火星表面。假设该探测器在着陆火星前贴近火星表面运行一周用时为T,已知火星的半径为R1,地球的半径为R2,地球的质量为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火星的质量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绕地球表面运动的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同理绕火星表面运动的天体
结合两个公式可解得:故A对;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A
【点睛】在天体运动中要结合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6.在电荷量分别为2 q和 -q的两个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在两点电荷连线上有 a、 b、 c三点,且 b、c两点到正点电荷距离相等,则( )
A. 在两点电荷之间的连线上存在一处电场强度为零的点
B. 将一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将在a、b间往复运动
C. c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D. 负试探电荷在a点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的电势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正负电荷在两点电荷之间的连线上产生的场强方向相同,所以在两点电荷之间的连线上不存在电场强度为零的点,故A错;
B、将一电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电子在a点受到向右的电场力,所以要从静止向右运动,则运动不是在a、b间往复运动,故B错;
C、b、c两点到正点电荷距离相等,若只有正电荷,则bc两点的电势相等,但由于负电荷的存在导致c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故C对;
D、沿着电场线电势在降低,所以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而负电荷在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小,所以a点具有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时的电势能,故D错
综上所述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