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晰原则,淘尽泥沙见真金
问题是呈现给解题者的感性材料,可能是一种粗糙的、模糊的信息材料,这些材料在表达上具有非直观形象化、非数学语言化,在内容上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的特点,容易给解题者感知和思维活动造成障碍.解题者面对这些粗糙的、模糊的信息材料,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对信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进行转化,使信息呈现出清晰的感性材料,这种加工处理信息的原则我们称为清晰原则.信息材料通过清晰后,更适合解题者认知活动的心理需求,可以加速神经系统的传导,有利于新信息与认知结构的链接.
常见的清晰手段有:①数学语言化:将问题信息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便于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②数形结合:将问题的信息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述,使信息表述得更详尽、更直观;③形变化归: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形变化归,使复杂信息的内涵得到彻底挖掘和展示.
[例1] 调查某个高中毕业班学生的升学报考志愿情况,得到如下结果:
(1)报考A大学的学生不报考B大学;
(2)报考B大学的学生也报考D大学;
(3)报考C大学的学生不报考D大学;
(4)不报考C大学的学生报考B大学.
根据上述结果,某人得出下述结论:
①报考D大学的学生也报考A大学.
②没有既报考B大学又报考C大学的学生.
③有既报考C大学又报考D大学的学生.
④报考B大学的学生数和报考D大学的学生数相同.
⑤报考A大学的学生也报考C大学.
这些结论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