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1.(2018·陕西汉中模拟)(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丙所示,则此示数为________mm。
(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出一段纸带如图丁所示。测得打下计数点2时的瞬时速度v=________m/s。
解析: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应将小球卡在外测量爪中,故应选图甲。
(2)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固定读数加上可动读数,即6.5 mm+20.0×0.01 mm=6.700 mm。
(3)打下计数点2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可以利用计数点1和计数点3间的平均速度来计算,即v= m/s=0.36 m/s。
答案: (1)甲 (2)6.700 (3)0.36
2.(2018·山西太原模拟)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小组找到一根橡皮筋和一个弹簧测力计,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请将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
(1)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自然长度L=20 cm;
(2)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橡皮筋的另一端,测量橡皮筋的长度,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橡皮筋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k=0.10 N/cm;
(3)将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A、B两点,A、B两点间距为20 cm;
(4)将弹簧测力计挂在橡皮筋的中点,用手在水平面内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稳定后如图甲所示,测得橡皮筋的总长度为40 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F=________N;
(5)根据上述数据可求得橡皮筋此时的弹力FT=________N;
(6)在图甲中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橡皮筋对挂钩拉力的合力F′的图示;
(7)比较F′与________(填物理量的符号)的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 (4)由题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3.5 N。
(5)橡皮筋长度的变化量为Δx=40 cm-20 cm=20 cm,所以弹力FT=kΔx=2.00 N。
(7)理论上橡皮筋对挂钩拉力的合力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拉力等大反向,所以要比较F′与F的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
答案: (4)3.5 (5)2.00(2或2.0) (7)F
3.(2018·全国卷Ⅲ·2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
(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
(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L1和g表示)。
(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0 m/s2,L=30.0 cm,L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
解析: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L-L1=gt2,解得t=。
(3)将g=9.80 m/s2,L=30.0 cm=0.300 m,L1=10.4 cm=0.104 m,代入t=得t=0.20 s。
(4)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
答案: (2) (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答出一条即可)